1. 融合小說
  2. 滿級考古大師
  3. 二百零五章 盜墓賊的痕跡
顧屈 作品

二百零五章 盜墓賊的痕跡

    

-

“找到墓門了?”

一聽說找到墓門了,正在清理東側墓道的社科院考古所等人,全都精神起來了。

這還清理啥墓門啊!

趕緊去湊湊熱鬨啊!

在柯教授的帶領下,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就往墓園內趕。

順著青海考古所下挖出來的通道,大家很快就來到了一麵照牆之前。

“照牆”是為介於墓道與墓壙間的多曲牆。

這麵牆東高西低,是從墓道兩側的封土圍牆向西圍合墓道、甬道的一道圍牆。

簡單的說,就是一麵從墓門左右兩端,衍生出來的牆,緊挨著墓道,作用就是做支撐固定的,估計也有幾分美觀的作用。

而在照牆中間,便是甬道與墓門了。

甬道與墓道相接,是進入主墓室的通道,同樣東高西低。

甬道南北兩壁均為石塊壘砌,與照牆共用,石層間夾有穿木,兩壁有二層台、三層台,總高2.26米。

甬道頂部為木石結構,即兩層棚木中間鋪一層碎石層,非常的堅固,不容易塌方。

“這座墓用了很多棚木來做頂啊,這方麵其實還是和九層妖塔有些相似的。”陳翰好奇的說道。

所謂棚木,其實就是一根根圓木排成一排搭建起來的“圓木板”,這玩意在中原墓葬中,是較為少見的。

中原的墓葬,要嘛像那種豎坑土穴木,不用木頭來搭棚頂,墓室內的牆壁或許用石頭砌,或許乾脆就保持原本泥土的樣子。

隻是在封頂的時候,用一排頂蓋板,將墓室蓋上,然後回填。

要嘛,就是後來更加高級的墓,用石頭或者磚頭搭建,搞得和個地下宮殿一樣。

隻有主墓室內,會用柏木來做“黃腸題湊”。

但是黃腸題湊和這種直接用木頭搭棚,做支撐結構的形製是不一樣的。

黃腸題湊更多是起裝飾作用,是在主墓室裏塞滿柏木,將主棺包裹在中央,是一種“顯貴”的葬製,而非搭建墓葬的材料。

而這座墓裏的棚木,大部分都是用來搭建墓穴的。

那些殉牲坑的坑頂,是用棚木搭建的。

這甬道的頂部,也是一層棚木做頂,然後鋪一層碎石,再鋪一層棚木。

這就有“九層妖塔”的感覺了。

九層妖塔,就是用柏木,一層一層搭出來的一個塔,也是用木頭做主要的建造墓葬材料。

隻是建在出來的墓葬,有些特別而已。

“看來,吐穀渾人雖然放棄了九層妖塔那種葬製,但是也冇有完全拋棄傳統,在建造墓葬的時候,也會大量使用木頭來做原料。”

柯教授也認同的點了點頭。

“來啦?”青海考古所的副所長李春潮熱情的招呼著他們,往墓門那邊走去。

一邊走,他還一邊介紹道:“墓門位於甬道中部,由緊貼甬道兩壁的門框和板門組成。”

“門框則由南北側兩組東西並列的方木立柱組合而成。”

“簡單的說,這個墓門就是個木板加圓木組成的。”

“而且墓門不大,高度隻有一米多,寬度更是隻有七八十厘米吧。”

“就算是一個成年人通行,都很不方便,需要彎腰才能進入。”

“我估計,這個墓門應該是裏麵墓室啥的都建好了,棺木都放進去之後,才最後修的。”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能防止盜墓賊將墓主人的棺槨啥的盜出來。”

“不過,盜墓賊向來對墓主人的棺槨也不會感興趣,隻對裏頭的隨葬品感興趣。”

“而且他們一般都不走正門,直接一個盜洞打到主墓室裏。”

“這個防盜手法,隻能說是聊勝於無了。”

帶著一行人來到了墓門麵前,李春潮指著墓門上的一個洞說道:“不過也是有盜墓賊走正門的。”

“因遭盜擾,板門上部木板有的被損毀,中部木板區域性已糟朽。”

“板門上原有泡釘裝飾,甬道底部曾發現鏽蝕嚴重的鐵泡釘帽。”

“應該是曾經有過一夥盜墓賊,從甬道進入,將墓門上部破壞了,但是為什麽要破壞墓門的上部,有些不好理解。”

“你說要進入裏麵吧,破壞底部顯然更方便。”

“而且這個墓門是木板製作的,用鐵釘鉚合固定,隻要將鐵釘鉚拔了,就能卸下木板。”

“冇必要這樣去破壞啊,將上部破壞了,難不成盜墓賊通過這個洞,跳進去?”

“可是這個洞這麽小,好像也冇辦法容納成年人進出吧。”

李春潮摸著下巴,十分的無語。

這座墓已經發現了很多盜洞了,從墓道一直到主墓室上方,有七八個盜洞。

以盜墓賊的水平,何必走正門呢,就算走正門,又為什麽隻是在門的左上方打個洞?

“或許,這個洞是用來運送隨葬品的?”

孔建文比劃了一下洞口的大小,不確定的說道:“一個盜墓賊通過盜洞進入墓室,另一個盜墓賊則從甬道進入,在墓門外等待。”

“等進入的盜墓賊搜刮完隨葬品了,就通過墓門上的這個洞,將貴重的金銀器遞出來?”

“然後裏麵的盜墓賊從盜洞原路返回,外麵的盜墓賊則從甬道上的盜洞原路返回?”

“何必要搞得這麽麻煩?”李春潮不解的說道。

“因為盜墓賊之間,也怕黑吃黑啊!”孔建文攤了攤手:“你看,古代搞盜墓的,要嘛是同鄉,或者乾脆就是父子。”

“就算這樣,黑吃黑的事情還屢見不鮮,我們在不少被盜墓穴裏,都發現了盜墓賊的骸骨。”

《大明第一臣》

“為了防止這種黑吃黑的行為,不管是下墓葬的,還是在上麵留守的,肯定都要防一手。”

“如此一來,兩個人為團體的盜墓賊,利用這種分頭行動的方法,就最為保險了。”

“兩個人都下墓葬,但是一個在墓室裏,一個在墓室外。”

“裏麵的人搜刮完財寶後,遞出來給外麵的人確認。”

“然後兩人都要從不同的盜洞返回地麵,耗時也幾乎都差不多。”

“這樣就避免了任何一個人想要將對方弄死在墓室裏,獨享財寶的可能!”

李春潮還是不解:“那冇有人在上麵拉繩接應,這兩人怎麽從盜洞爬上去?”

所謂的黑吃黑,通常就是下墓的盜墓賊,在將隨葬品從盜洞送上來後,上頭接應的盜墓賊直接將繩子鬆掉,然後回填土,迅速將下麵還冇上來那個埋地下。

“你傻啊,這座墓又不深,從地麵建築下到墓室,也就兩三米的深度!”

“這個深度,以唐宋之後的水平,做個梯子不就行了!”

“那有梯子的話,一個人不就可以乾了,用不著兩個人啊?”李春潮繼續追問。

這回,孔建文啞口無言了。

“...也許有什麽事,必須要兩個人合力才能做呢,或者兩個人關係非常好,是兄弟倆呢。”

“總之,我就是提出個可能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