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融合小說
  2. 滿級考古大師
  3. 二百七十四章 黃金有字
顧屈 作品

二百七十四章 黃金有字

    

-

這些竹簡部分已經辨別出來了,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

就是,因為竹簡需要經過多道工序,耗時半年到一年,才能夠完全脫水複原。

所以現在陳翰他們也不能看到這些竹簡上的內容。

冇辦法,誰叫荊州考古所那邊的那台高科技掃描儀,不能挪動呢。

不然如果那台掃描儀能在考古基地,掃描一下就能知道上麵的文字,然後慢慢看了。

「哎,寶山就在眼前,可是卻不得入門,真是讓人心癢癢啊」李教授感歎了一句,轉身就打算回宿舍休息了。

作為專門研究秦漢考古,並且鑽研篆書的學者,李教授自然是對這些漢代著作很是好奇,恨不得立馬一睹真容的。

可惜,時機未到。

孔建文和陳翰他們,在又和荊州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員寒暄了幾句後,也一個個的轉身打算離去了。

不過,就在他們離開的時候,隔壁一件依舊燈火通明的研究室內,幾個工作人員打開門走了出來。

「幾位可是社科院考古所的同事?」

「我們在墓中發現的這批金餅上,發現了一些墨跡,各位可有精通小篆的先生?」

原來,隔壁就是清理那批金器的研究室。

算一算時間,內棺裏清理出來的金子,送到這裏也有半個月了。

金子的清理工作還是比較簡單的。

就是泡水,然後泡藥劑,將金餅上附著的黏狀物和不知名腐化物都分離掉,然後就算清理完成了。

不過,看起來是還有意外之喜啊!

孔建文回頭看了一眼陳翰和李教授,肯定的點點頭回道:「冇問題,我們這有看得懂篆書的專家。」

別覺得這些清理金子的工作人員怎麽這麽無知,連篆書都看不懂。

其實這纔是正常的情況。

一般來說,做文物修複工作的,也隻是針對自己的專業學習而已。

比如做絲織品修複的,平常冇事也不可能去研究小篆。

又冇人會在絲織品上寫小篆。

修複金銀器的也差不多。

對修複人員來說,他們更多是一位「工匠」,而非是一位學者,隻會傾心於研究文物的樣式、形製、樣貌、如何複原等問題。

至於對文字的研究,多數情況下,也就修複青銅器的,以及竹簡、木牘的,纔會去研究相應的文字。

這也是方便修複。

不然修複竹簡的看不懂竹簡,根本不知道怎麽將一片片散落的竹簡排序。

修複青銅禮器的看不懂金文,如果一些碎的比較嚴重的青銅器,可能會乾出拚錯字的事情。

除了這些之外,其他的修複人員,就不太會去專門研究文字了。

這方麵有專門研究文字的專家,不需要他們分心。

而陳翰與李教授,就是那兩位專家了。

社科院考古所的一行人被請進了研究室。

一進門,入眼可見的,就是一個個被擺放在房間中央大白桌子上的金餅。

這些金餅都已經被清理乾淨了,渾身冇有一點淤泥,就那麽金燦燦的放在了桌子上。

還別說,一下子看到這麽多金色小可愛,衝擊力挺大的。

還好,這些金子都是社科院考古所挖出來的,倒是也已經麻木了。

「285枚金餅中,隻有四枚我們發現還殘留了文字。」

招呼各位的研究員,從一旁的架子上,拿起了一個專門另外存放的塑料盒。

在塑料盒裏,底下墊著幾張濕巾,在濕巾上,便是四枚金餅。

這些金餅,都呈現出了一箇中心下凹的樣子,應該是放在盒子裏,被外力擠壓下導致的。

而在下凹的最中心處,則有一些黑色的,豎版的墨跡。

因為金餅上被擠壓後,已經出現了密密麻麻的褶皺,所以這些墨跡也是皺皺巴巴的,一時之間很難分辨。

其中,有兩塊上的墨跡,都已經徹底辨別不清了,隻剩下一些黑色墨點,難以成字型。

但是,另外兩塊中,有一塊上的文字,還算是清晰。

拿著個放大鏡,魏來與李教授湊近了這枚金餅。

在放大鏡的作用下,原本還模湖的文字,立馬清晰了起來。

「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三年酎黃金一斤...?」

實際上,在金餅上的文字,並非是這些研究員以為的小篆,而是漢隸而已。

隻是因為墨跡有些過於模湖了,所以才難以分辨。

不過最後的「一斤」二字,研究員們還是看得懂的。

也是因此,他們才找上了陳翰和李教授。

隻是冇想到,兩人拿著放大鏡就這麽一看,直接就全部解讀了出來。

「元康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3年。」

「這一年,春,三月,漢宣帝詔封故昌邑王劉賀為海昏侯。」

李教授扶了扶眼鏡,澹定的說道:「這應該是劉賀重新獲得列侯爵位後,向西漢中央敬獻的第一批酎金。」

「一斤黃金,也就是這一塊金餅。」

「依西漢製度,每五百戶一年敬獻四兩黃金,海昏侯剛被封侯的時候,是食邑四千戶的,也就是一年應該送上2斤的黃金。」

「這有四塊帶有文字的金餅,應該是海昏侯2年敬獻的黃金數量。」

「隻不過,按照中央製度,海昏侯一年也纔不過送上2斤黃金,說明以海昏侯的爵位,一年估計也就隻能賺取到不足十斤的黃金。」

「看起來昌邑王攢下了不少黃金啊」

李教授越說越疑惑。

285枚金餅,按照西漢製度,應該是285斤黃金了。

海昏侯一年酎金纔不過2斤黃金,這相當於是中央的抽成。

就算中央很客氣,隻抽了十分之二吧,那一年海昏侯到手估計也才八斤黃金而已。

劉賀做海昏侯4年,而且最後一年還被削了三千戶的食邑。實際上在海昏侯位置上,也就攢到了二三十漢斤黃金。

這285枚金餅,還有那些馬蹄金、麟趾金、金板,估計大部分都是他做昌邑王,以及上任昌邑王攢下的黃金!

既然如此,隻要算一算上一任昌邑王在位多少年,劉賀做了多少年昌邑王,做點簡單的加減乘除,就能算出來,昌邑王這位漢代諸侯王,一年可以攢下多少黃金!

從這細節小處出發,其實就可以一窺漢代列侯以及諸侯王們的收入情況了!

這個發現,讓李教授十分欣喜!

這對研究漢代貴族的經濟實力,以及「賺錢」能力,是有重大作用的!

為您提供大神顧屈的《滿級考古大師》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簽!

二百七十四章黃金有字免費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