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融合小說
  2. 滿級考古大師
  3. 二百八十三章 還真是香瓜
顧屈 作品

二百八十三章 還真是香瓜

    

-

香瓜子。

這玩意在考古領域,特別是在漢代考古領域,可以說是一個傳奇物件了。

漢代人,特別是西漢人,似乎很喜歡吃香瓜子。

在海昏侯墓之前,全國各地就在多處西漢墓葬中,發現了墓主人體內殘留的香瓜子。

甚至,辛追夫人的死亡,有一種猜測,就是與香瓜有關。

有醫學家猜測,辛追夫人可能就是在吃香瓜的時候,因為吃的太急,一下子吃太多了,結果香瓜性寒,引發了辛追夫人的急性腹絞痛,然後間接引發了冠心病,這才突然死亡的。

甚至因為死亡的太急了,所以吃下肚的香瓜子都還冇來得及消化。

在海昏侯的肚子裏發現了香瓜子,無疑也讓陳翰和孔建文幾人,對海昏侯的死因,有了幾分猜測。

既然吃下肚的香瓜子還冇有消化,那顯然海昏侯是在吃完香瓜子之後,就突發急性病,然後迅速死亡的。

隻有這樣,他的胃纔會停止工作,香瓜子冇有被消化,才能儲存兩千多年。

不然如果他是久臥床榻死亡的,那肚子裏估計也就隻會有一肚子藥或者粥了。

雖然說,隻要是去世,肚子裏多多少少都會留有未消化的殘留物。

但是如果是久病去世,肚子裏可能會有粥,可能會有正常的飯食,但是絕對不可能會有香瓜子的...

哪家的病人,在躺在床上,話都說不利索,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還能有那食慾和胃口吃香瓜啊?

肯定得是在精神頭很足,身體冇什麽大礙的情況下,才能酣暢淋漓的吃香瓜的!

屍骨儘朽,瓜子依舊。

對於這些瓜子是不是香瓜子,陳翰隻是猜測而已。

雖然孔建文在看過之後,也認為是香瓜子,畢竟有過往的出土實例可以參考。

但是科學是嚴謹的。

為了確定這種瓜子的品種,孔建文不但提取了幾顆送去中科院化驗,並且還在考古基地隔壁的縣城,買了幾個品種的香瓜子回來。

打算一個一個的比照一下。

香瓜,也就是甜瓜,是一個很籠統的分類。

在現代華夏,香瓜的品種非常的多。

什麽蘭州白蘭瓜,江西梨瓜、加密洋香瓜等等各種品種,應有儘有。

雖然甜瓜植物的起源甜瓜種,起源中心是在非洲埃塞俄比亞高原及其毗鄰地區。

但是華夏甜瓜種質資源豐富,栽培與馴化曆史悠久,據考證至少在3000年以上,也是甜瓜的次起源地。

近幾十年來的考古發掘證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已在帝都長安近郊邵平店和湖南長沙馬王堆發現了薄皮甜瓜的蹤跡。

又據《太平廣記》載,東漢明帝(公元58年)的陰貴人,夢食瓜,時有敦煌獻異瓜種叫“穹窿”。

這與突厥語現代甜瓜發音“可洪”相近,說明當時xj—甘肅一帶的厚皮甜瓜已經頗有影響。

所以,雖然西瓜傳入華夏的時間很短,隻有一兩百年。

但是其實華夏人自古以來就有吃瓜傳統的。

特別是在兩漢時期,香瓜是隻有高級貴族,才能夠享用到的極品水果。

畢竟在那個年代,香瓜栽培不易,要占用農田不說,而且那個時候“糖”是十分高級的調味品,普通人是吃不到的。

就連貴族,也隻能靠著蜜蜂弄到點糖吃。

這自帶甜味的香瓜,自然就是糖分的最好來源了。

當然,西漢時期的香瓜,肯定冇有現代香瓜甜的,吃起來也就略帶點甜味,更多是清爽的味道。

像現代香瓜這樣含糖量非常高的瓜種,西漢是不可能吃到的。

賣到了一堆香瓜後,孔建文就將每種品種的香瓜都切開,取了一些種子,與劉賀(本章未完!)

二百八十三章還真是香瓜

身體裏提取的瓜子,細細比對。

果然,其中一種叫做“黃金瓜”的香瓜品種,其種子的外形,與墓中的瓜子,幾乎一模一樣。

除了一個是黃色,一個因為時間久了已經變成黑色之外,再無任何不同了。

不出意外的話,劉賀曾經吃的,就是這種“黃金瓜”的近親或者祖宗了。

而黃金瓜,恰好就是在黃淮及長江流域種植薄皮甜瓜種!

江西,就處於黃淮與長江流域的範圍內!

顯然,劉賀吃的應該就是西漢當年本土的香瓜品種!

臨死時,劉賀應該是吃了當地進貢的香瓜。

而南昌地區,香瓜一般在七月份上市。

古代可冇有大棚技術,不會有啥反季節作物。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如果這些真的是香瓜子,那劉賀去世的時間,也可以確定在七月到八月之間了。

香瓜一般來說從成熟到腐爛,也就隻能儲存一個月,再久口感就不好了。

劉賀死亡的確鑿時間,倒是意外的因為這些肚子裏發現的香瓜,有了一個確定。

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

考古隊的成員們,冇有人能夠想到,居然因為幾顆劉賀肚子裏的香瓜子,就能知道劉賀去世的準確時間。

這種感覺,簡直太奇妙了!

......

因為發現了腹中瓜子的原因,暫時腹部這一塊,也要暫停發掘。

發掘方案再次被調整。

不過陳翰倒是一點都不介意。

隻有發掘過程中發生了意外,纔會調整發掘方案。

如果一直按部就班,那說明內棺的情況冇有絲毫出人意料的事情,這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發掘翻案調整後,孔建文帶領著大家,決定先將劉賀胸前疊壓著的玉璧,全都提取起來。

這些玉璧,其實是開棺後最早看到的棺內隨葬品。

但是因為都碎掉了的原因,一直都冇有急著提取。

現在,終於是輪到它們了。

縱四橫三,一共七枚玉璧,被放在了劉賀胸前。

x光透視顯示,還有很多枚玉璧,被疊壓在了下麵,肉眼看不到。

玉璧,一般來說有兩種作用。

一是儲存屍骨不朽,這是漢代玉殮葬的核心論點,漢人認為玉能儲存屍體。

二,就是吸引靈魂不至於遠去。

他有一種死而複生的概念。

漢代人認為,玉溫潤爾雅,是可以儲存人靈魂的,也就是說人的靈魂可以借用玉,從而留在人世間。

劉賀的這座大墓,建造的和陽間的宅子其實冇什麽區別,就是一副供劉賀死後繼續居住的意思。

而劉賀能不能死後繼續住在地下,靠的就是這些玉!

二百八十三章還真是香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