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融合小說
  2. 滿級考古大師
  3. 第七十四章 一口古井,幾代人嚐。
顧屈 作品

第七十四章 一口古井,幾代人嚐。

    

-

陳翰講的小故事,立馬吸引住了鄒澤元的注意。

二十年磨一劍,隻為盜一墓的盜墓賊,這可還真是一個奇葩。

繼而,他對陳翰口中說的另一個盜墓賊的故事,也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他果斷的點進了直播間,立馬看到了滿屏彈幕。

“哈哈哈,這題我學過,這叫細分領域的深入研究!”

“想盜個出名的大臣墓,冇想到盜到王墓了,紙包不住火啊!”

“盜墓都能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真的太敬業了!現在社會很少有這麽有毅力的人了。”

“另一個呢,另一個呢,另一個又是什麽盜墓鬼才?”

“主播講的還怪有意思的!”

比起四千年前遙遠的喇家遺址,顯然這種盜墓賊被抓的故事,更能讓網友感興趣。

網絡樂子人纔是網絡上的主體網民。

陳翰看著反響不錯的彈幕不斷飄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嘿嘿,現在觀眾們樂的開心,一會可就樂不出來了。

隻講笑話,可不是陳翰今天的科普目標。

看著網友們催促著他快講第二個故事,陳翰笑眯眯的搖了搖頭,冇有急著講,反而是反問道:“各位觀眾朋友們,不知道你們有冇有喝過井水?”

“現在城市裏家家戶戶都是用自來水管道,年輕的人應該很少有接觸過農村裏那種古井裏打水的方式了吧?”

彈幕上立馬飄過一些“喝過,甜甜的”“冇喝過。”“聽說過~”之類的回答。

“有一句話說得好,每一座村莊裏都會有一口老井,承載了幾代人的甘甜故事。”

陳翰開了個話頭,不急不緩的說道:“今天第二個關於盜墓賊的故事,就和一口古井有關。”

“事情是這麽個事情。”

“在我國河南的某個村子裏,有一口年代挺久遠的古井,得在村裏存在三百多年了。”

“這個村子裏的人啊,都是喝著這口井的井水長大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的時候,這口堅持了三百多年的井,突然乾枯了,打不出水了。”

“於是村裏的村民,就想要下井看看是什麽情況。”

“結果一位村民腰部綁著繩子下了井後,魂都差點嚇冇了。”

“大家猜猜,井裏發生了什麽?”

陳翰深諳那種懸疑博主和大V們講故事的風格,隻用了寥寥幾句話,就勾起了直播間觀眾的好奇心。

“看到啥了?”

“主播別賣關子啊!”

“地下水乾枯了和盜墓賊有什麽關係?!”

“臥槽,不會是井下麵是一處古墓吧!”

“bingo!”陳翰笑眯眯的點點頭:“有聰明的觀眾猜到了。”

“是的,在古井之下,根本不是什麽地下水係,而是一處地下宮殿,而且是一位明代藩王的地宮!”

“原來,這口古井根本不是一口井,而是一個盜墓團夥打下的盜洞!”

“而且這個盜洞精準的打到了墓主人的前室之中!”

“至於為什麽後來這個盜洞會被當地村民當做是一口井,是因為有一條非常微小的地下水係滲透進了這個地宮之中,讓地宮內充滿了積水!”

“這個盜洞深度達到了十幾米深!”

“不知情的村民們站在上麵根本看不到底下是什麽情況,再加上三百多年的時間,當地的百姓都換了好幾茬。”

“後來的人見能從裏頭打出水來,自然而然就將其當做是一口井了。”

“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口井內的地下水,水位降低到了一個極低點,當地村民才發現原來這不是一口井!”

“試想一下,一口古井,幾代人都在喝,結果這井裏的水居然是墓室內的積水。”

“雖然說,這個地下宮殿非常大,前室也不是主墓室,算不上是泡屍的水。”

“而且經過沉澱,村民們打上去的水都還算乾淨,喝不出什麽問題來。”

“但是不管怎麽說,這也是墓室內的積水。”

“知道這個事情後,當地村民立馬崩潰了,後來整個村子都遷移走了。”

陳翰歎了口氣,十分感歎的直視著鏡頭,說道:“我知道,大部分網友都認為,盜墓賊也冇什麽,隻是從地底挖出一些陪葬品出來賣,影響不到普通人。”

“而且這還能賺大錢,看起來好像是非常不錯的行當,如果法律不禁止的話,也許不少人都想乾。”

“但是,這個故事就告訴了我們,盜墓賊這個群體,就是一群遺臭萬年的敗類!”

“盜墓賊這種大肆破壞古墓,且絲毫不負責任的行為,不應該被任何人效彷!”

陳翰瞥了瞥手頭的平板電腦,此時直播間裏再冇有觀眾在嘻嘻哈哈了,而是聽取嘔聲一片,謾罵和譴責盜墓賊行為的彈幕層出不窮。

不過,也有那麽零星一些觀眾,發出了不同的看法。

“誰能確定這就是盜墓賊留下的盜洞呢?也許這隻是以前的人打井誤打到了地宮裏,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才變成這樣的呢?”

“官方考古工作者,也不能就這樣武斷的給盜墓賊安黑鍋吧?”

“盜墓賊:村民自己打井打錯了,這鍋我可不能背!”

看到這些為盜墓賊推脫的言論,陳翰立馬就有點高血壓要上來了的感覺。

也不知道這些人是和盜墓“利益相關”,還是真的就是對盜墓賊抱有好感的無知網友。

他揉了揉太陽穴,十分無奈的解釋道:“各位觀眾朋友們。”

“這裏和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

“明代的墓葬,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

“這種明代藩王的墓,都是用磚頭直接在地底建出一個個磚室,然後用墓道聯通的。”

“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從上麵往下打洞,會挖出非常多燒製完整的磚塊!”

“如果真的是村民自己打井,那在挖出明顯是大型墓葬纔會有的磚塊後,他們肯定會馬上回填的,不可能就將這個洞放在這裏,更不可能繼續往下打,將洞打進前室之中!”

“隻有有目的,有計劃的盜墓賊,纔會將盜洞直接打穿磚室,進入到墓葬中盜寶!”

“退一步說,就算當年村民打井誤打錯了,打進了墓葬之中,然後動了發財的心思,順便乾了一次盜墓賊的活,那他們也會在盜完裏麵的財寶後,將這個洞堵上。”

“因為他們就生活在這裏,不可能留下這樣一個洞,禍害自己!”

“隻有專業的盜墓賊,纔會在盜墓完成後,懶得將盜洞回填,拿著盜出的寶物匆匆而逃!”

“因為他們本就是在全國到處找墓盜,根本不在乎這個洞以後會不會產生什麽壞影響。”

“所以可以確定,這絕對是專業盜墓賊乾的事!”

“後來居住在當地的村民們,全都是被這群盜墓賊牽連的無辜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喝了上百年的墓室積水!”

-